中文 | English
李扬:国际“准入证”来之不易,北斗正式“上船入航”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4

(北斗网讯 特约记者孙倩 记者张翔)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认可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组成部分。会后,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专家、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扬接受了北斗网专访。

  记者:李院长您好!在刚刚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得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组成部分,这一结果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发展而言有何意义?特别是对国内外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国际海事组织正式认可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的北斗正式获得“上船入航”的国际准入证,为我国北斗产业化、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获得国际准入证将极大地激发国内外船载设备厂商发展北斗海事应用产品的热情,加速北斗芯片、模块等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北斗海事应用产业链的形成、完善。

  对于国内外航运用户而言,新增的北斗导航服务不仅使他们多了一种选择,而且将使航行更安全。另外,北斗取得国际海事应用的合法地位,也能使国内用户更加放心地享用北斗各项功能带来的便利,对保障航运安全、提升北斗国际影响力意义深远。

  记者:我国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包括海事、民航、移动通信、通用标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为什么海事会成为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

  李扬:海事成为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是国家、行业、海事管理和研究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共同成果,是北斗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国际航运具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其船舶、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是全球导航系统应用的重点领域。我国北斗系统产业化、国际化自然也会聚焦国际航运,把海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水运科学研究院作为承担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项目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等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可以说,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进程能够稳步推进,是多因素作用下、各方通力协作取得的结果。来之不易,水到渠成。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这表示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走到了哪个阶段?

  李扬: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北斗海事国际标准化工作不仅需要国际海事组织认可北斗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制订船载性能系列标准(含北斗、兼容北斗、差分北斗),还涉及到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国际航标协会、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国际组织对新系统认可及新标准的审批非常严格,要求提案准确、严谨、翔实。在向国际技术组织提交相关提案及标准草案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国内船舶示范应用成果或验证数据等支撑材料,需要完成技术工作组会议答辩,且能通过组织内各级机构的审核。

  因此,在目前北斗系统仅可提供区域服务的阶段,仍有许多实质性验证工作需要开展。已经获得的成果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续工作还需要按既定的规划步骤踏实推进。

  记者:据您的了解,北斗系统在海事领域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目前得到实践的应用有哪些?未来还将推广哪些应用项目?

  李扬:北斗可为全球海事领域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行导航、引航调度、水上救助打捞、航道测量与疏浚、航标布设与管理、港口管理与建设、水上溢油处置、全球航运物流追踪及管理和海上作业等方面。

  目前,北斗已成功开展了一定海域范围内的船舶监管应用,据我所知,用户反馈很好。随着北斗产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北斗海事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水运的现实需要,下一步北斗推广应用的重点将集中在船舶导航、航运物流、港口等多个方面,争取为更多国内外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