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网讯 特邀记者杨东凯 记者李玲丽)2011年3月1日至3日,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举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技部、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赴德参加了本届峰会。
自2003年以来,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已成功举办九届会议,成为了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每届年会都吸引了世界各主要卫星导航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科技界、企业界人士参会。近年来,我国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参加峰会,并以此为平台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进行广泛交流,在深入了解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同时,发布我国北斗系统研制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新进展,宣传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应用的新成果,描绘北斗系统2012年服务亚太地区、2020年服务全球的美好愿景。
峰会开幕式上,欧盟企业和工业总司副总司长表达了欧盟发展伽利略计划的决心,并称欧盟已启动讨论全面运行能力阶段18颗卫星后的系统规划和财政预算,欧盟最大的两个空间项目,即伽利略系统以及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测(GMES)要充分对接,共同为全球提供完善服务,包括导航、定位、授时,以及灾害监测、气候变化监测、环境监测等。巴伐利亚州经济、交通和技术事务部部长在开幕式上指出,德国巴伐利亚州在伽利略系统建设、GNSS接收机研发、GNSS应用及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均有很大投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随后,美国、俄罗斯及欧空局的有关代表表达了对当前GNSS领域发展的观点,并分别介绍了GPS、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发展的总体构想。
本届峰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东凯教授作了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情况”的大会报告,从发展路线、系统描述、建设情况、扩展应用、国际交流和国内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报告中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2010年我国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将发射4颗北斗导航卫星,为亚太地区提供初步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同时,北斗系统作为国际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通过国际交流、协调和合作等活动,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和应用产业发展。
本届峰会共设立10个专题,包括GNSS最新进展、慕尼黑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状况、GALILEO In Balance、俄罗斯GLONASS专题、频谱问题、法律问题、GNSS接收机、CGSIC国际信息分委员会、GNSS生命科学应用,以及GNSS和GMES等。来自欧洲、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以及GPS WORLD、INSIDE GNSS等媒体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间还举办了展览,全球卫星导航领域近20家企业和厂商参加了会议。
大会会议报告现场
会间参观导航展览